说实话,我刚开始教声乐的方式和大多数人一样:拿着音乐硕士学位参加为期一年的青年艺术家计划时,既没有充足时间也没有丰富工作经验,只能靠教声乐赚点外快。这些年我逐渐爱上教学,并持续学习成长。但即便拥有多年经验,这次指导学生备战比赛的过程仍像一盆冷水当头浇下!
我在家庭工作室教声乐的时间几乎和演唱生涯一样长,那里的学生通常自带外部目标(比如即将到来的演出、想加入某个合唱团等)。但这次是我第一次通过比赛这种外部动机来驱动学生。
目前我在中央格罗夫高中担任声乐老师——这所学校的表演合唱团全美闻名,由Jennifer Dice和Jared Norman两位杰出总监带领的合唱音乐系堪称传奇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,学生们经常需要为独唱或重唱准备音乐片段参加选拔。
这些孩子对待合唱团试镜和演出的认真程度令人惊叹,但本次比赛要求他们完整背谱演唱整首独唱曲目。我常把自己比作"嗓音管道工"或"声乐机械师",最喜欢通过多年经验帮学生突破瓶颈。
这个年龄段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声音极强的可塑性——多数年轻嗓音正处于破茧成蝶的关键期。若能帮助他们绽放天赋,那种见证蝴蝶初次展翅的魔力时刻令人沉醉。这种教学理念在半小时课程中效果显著,我向来更注重长期发展而非死磕曲目。本以为在如此注重表演的学校,录制独唱视频应该不成问题。
大错特错!要知道这些孩子能熟练完成带编舞的合唱演出,可即便从去年八月拿到曲目练到今年五月,15个学生里只有3人敢脱谱录制预选视频。才三个?!
虽然样本量很小,但我对孩子们和自己都期待过高。有位智者说过"教学既不要居功也不必自责",可面对这群孩子,我确实感到失职——我误判了他们现阶段的记忆能力。
或许部分挑战源于合唱团的成功给了他们虚假的安全感。对多数孩子来说,这是第一次完整独唱:犯错时没有同伴的声音掩护,这种孤立无援的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,背谱独唱是多么特殊的技能,未来必须让他们多加练习。